第四章 交通

地理必修二系列

地理问题及解答
高中
地理
作者

Sanlimi

发布于

2022年12月12日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河运、海运)、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2.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写全)

  • 铁路运输
    • 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 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 缺点: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广,短途成本高
  • 公路运输
    • 优点: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 缺点: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 航空运输
    • 优点: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 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 水路运输
    • 优点: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 缺点: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 管道运输
    • 优点: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平稳安全、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 缺点: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3.港口布局(自然3社会3)

  • 自然
    1. 不冻不淤
    2. 海岸线曲折,等深线密集,港阔水深
    3. 陆域面积广阔且平坦
  • 社会
    1. 有大城市依托,注入资金、技术
    2. 经济腹地广阔,运输需求量大
    3. 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作为衔接

4.机场布局(自然4社会3)

  • 自然
    1. 城市边缘,远离居民区(减少噪声污染,地租水平低)
    2. 陆域面积广且平坦,但又一定坡度,利于排水
    3. 晴天多,能见度好,降水少,视野开阔
    4. 逆风起降
  • 社会
    1. 有大城市依托,注入资金、技术
    2. 经济腹地广阔,运输需求量大
    3. 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作为衔接

5.铁路布局在城市边缘的优势(3)劣势(1)

  • 优势
    1. 地租水平低
    2. 减少对城区的干扰,减少对城区的噪声污染
    3. 缓解城区交通拥堵
  • 劣势:不利于人们出行,出行时间久

6.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限制性因素(自然8)

  • 气候(具体需描述什么气候有什么影响)
  • 地形
    1. 海拔过高:如青藏高原,会出现高寒缺氧问题
    2. 平原地区:修建难度小,成本低,但是要少占耕地
  • 地势起伏大
    1. 先修公路再修铁路
    2. 沿着地势低平的山间河谷或盆地地区修建
    3. 遇到高大山脉,需绕开走之字形迂回线路,降低坡度,减少修建困难程度
    4. 盘山公路需要沿着等高线修建
  • 土壤:冻土(如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会出现冻融现象
  • 河流:尽量不穿越,若要穿越需沿着最窄处穿越
  • 自然灾害:地震 (板块交界处)、滑坡、泥石流、沙尘暴 (华北、西北)、台风 (东部沿海)…
  • 生态环境脆弱:青藏高原地区、温陆地区、喀斯特地貌区、热沙气候区
  • 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的地区、喀斯特地区

海域面积大,对桥梁有腐蚀性,需要更好的建材,成本高。

7.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社因(4)最主导?支撑和保障?

  • 社会因素
    1. 交通连接城市分布(除国道省道)
    2.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收入
    3. 脱贫致富
    4.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等
  • 最主导因素:经济
  • 支持和保障:科技

8.交通运输布局的目的

实现区域交通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9.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6)

  1. 依据运输需求
  2. 适度超前
  3. 因地制宜
  4. 少占耕地
  5.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6. 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

10.修建交通干线的意义(10)

矿产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或者旅游业等其他产业

  1. 带动沿线经济水平提升
  2. 促进区域城市化
  3. 完善交通运输网,便于人与物资集散,提高运输效率,缩短运时
  4. 加强区域沟通、交流,有利于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
  5. 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
  6. 利于物资运输的安全性
  7.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们收入水平
  8. 促进一带一路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9. 促进某某地区经济辐射
  10. 促进产业转移

11.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线、场站的关系

  • 交通运输量小,布局的交通运输线标准低,场站规模小
  • 交通运输量大,布局的交通运输线标准高,场站规模大

12.非洲铁路布局的特点(4)

  1. 分布不均
  2. 多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少
  3. 从沿海港口向内陆延伸,未形成相对完善的铁路网

13.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克服方式、冻土的克服方式

  • 生态环境脆弱:以桥代路,保证野生动物的通行
  • 克服冻土:热棒,作用排出地下热量